2009年6月7日

命名的準則:關連性

以下是 Name that method: Symmetry 的摘要:

我們已經知道要把相關的程式碼或概念放在相關的地方。
所以我們會把程式切成類別與模組,也用相同的準則去管理程式檔案與目錄。
然而比較少被提及的是:命名 method 時也可以依循類似的準則。

文章中以 Merb、Rails 3 作例子。
同樣的一組功能在 Merb 叫作 provides/display
在 Rails 3 中則是 respond_to/respond_with
若你從沒用過這兩個 method,
Rails 3 的命名方式應該可以讓你一眼就看出兩個函式是相關的。
所以請替相關的 method 取相關的名稱

文章中還有提到另一種不好的命名方式:
Camping 提供兩個同名的 method 作相反的事情。

註:上述 MerbRailsCamping 都是 Ruby 的網頁應用程式框架。

--
後記:
最近這個 Blog 好像都靠轉錄或翻譯文章來充數。
另外,硬要全部都寫中文實在太痛苦了,
以後還是不要做這種蠢事好了。

2009年6月4日

HTML 5 的新東西

以下是從 Nelson 的 Google I/O 2009 筆記()歸納出的要點:
  1. <canvas><video>
    讓使用者不必再為了畫面效果裝一大堆瀏覽器外掛,
    開發者也可以用更優雅的方式寫出好用或華麗的網頁應用程式。
  2. Geo locationDatabase and app cache
    強化了 mobile web app 可發展的空間。
  3. Web workers
    多緒的 Javascrpit,太過複雜的運算就可以丟到背景去執行,而不會影響使用者使用上的流暢度。
結論就是開發者以後只要透過 Javascript 就可以做到現在要搭配一大堆技術才能做到的效果。不要猶豫了,趕快去學好 Javascript 吧!同時這也表示網站創業技術門檻又降低了,好的創意與使用者介面也就更重要了。

這樣一來,以後一般使用者打開電腦應該只會用到瀏覽器了吧?XD
(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主流瀏覽器才能都完整支援?)

--
我發現我真是愛硬下結論。

2009年5月1日

有效率會議的 7 個秘訣

原文:WebWorkerDaily » Archive 7 Tips for Efficient Meetings «
  1. Decide if the meeting is required
    - 請先判斷有沒有必要開這個會議
  2. Decide what type of meeting you are holding
    - 確定會議的形式是記者會(公告)型、討論型或是決策(談判)型。
  3. Have an agenda and stick to it
    - 建立議程,並且遵守它。
  4. Only invite people to the meeting who need to be there
    - 只找必要的人參與會議。
  5. Have someone chair the meeting
    - 找個人當主席(主持會議),負責維持議程。
  6. Start on time and do not overrun
    - 準時開始,準時結束。
  7. Follow up afterwards
    - 會議結束後的相關應對。
    (好吧,這段我抓不太到正確的意思。)
--
說實在,我覺得議事規則應該要加到通識課裡面去呀。
(這篇竟然放了快兩個月...)

建立「全新」的 Git 分支

GitHub Pages 看到的
cd /path/to/project git symbolic-ref HEAD refs/heads/new-branch-name rm .git/index git clean -fdx # create some files git add . git commit
這樣會建立一個沒有 parent 的新 branch.

2008年11月27日

你現在還會買 CD、DVD 嗎?

前幾天同事丟出的問題:"現在誰還買 CD、DVD 呀?"
真是個好問題呀,也是個......尷尬的問題。

記得高中的時候,剛開始聽流行音樂,
三天兩頭就往唱片行跑,看看有沒有發行新的 CD,喜歡的就買回家。
曾經衣櫃的一角被擺滿了流行歌曲的 CD;而現在只剩下一些相聲與舞台劇了。

後來,不聽歌了,開始買(囤積?)書,
不斷地買、瘋狂地買,買到書櫃放不下,只好一再添購新的書櫃,
但是書櫃的空間永遠趕不上新書出版的腳步,
只好讓新買的書占據在我的書桌、床鋪以及房間各個角落。

不只空間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買書的速度,我的閱讀進度更是遠遠落後。
即便如此,還是相信自己看得完,所以繼續不斷地買新書。
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....

回到主題,現在還有誰會去買 CD、DVD?
什麼樣的情況會想要把唱片或是電影買回家放呢?
其實我也不太清楚。

對於電影,我一向習慣到電影院看,錯過檔期就算了。
(當然還有一些方法啦,不過我也不是很熱衷就是了)

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著,心血來潮買了 3 套 DVD 回來收藏,
分別是 《證明我愛你》、《長假》、《2001太空漫遊》。

因為看了綠光劇團的《Proof》,所以買了《證明我愛你》,
因為萬芳,所以買了《長假》,
因為最近對科幻小說的熱衷,加上錯過了金馬影展,所以買了《2001太空漫遊》。

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時間好好觀賞這 3 部作品(喔,《長假》在公視看過了)。

有點瑣碎的一篇,但是難得有心情與毅力貼新文章,就這樣吧。